公共文化服务

当前位置: 主页 > 公共文化服务 > 群星奖 >

首届山西艺术节历届“群星奖”获奖作品 展演(二)

山西省文化馆    2021-09-29    作者:山西省文化馆    浏览量:

       8月24日晚,长风商务岛上灯火璀璨、人声鼎沸,欢歌笑语、鼓乐阵阵、群星闪耀,首届山西艺术节历届“群星奖”获奖作品展演在这里如期举行,共有11个节目参加演出。

       群星奖是文化部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推出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升全民文化艺术素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而设立的国家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设立于1991年,已成功举办16届,2004年起纳入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评奖每三年一届,我省在历届群星奖评选中,60余件作品获群星大奖。

       首届山西艺术节是我省首次举办全省的综合性艺术盛会,也是我省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艺术盛会。为了让这些精品佳作更好的惠及于民,艺术节组委会组织在长风商务岛广场进行公益性演出。每一部“群星奖”作品都承载着编创者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付出与期望,作为一线群文工作者,他们始终坚守着为群众文化事业默默奉献的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长年奋斗在基层,选拔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感和浓郁生活气息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推出了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精品,并培育出了一大批长期扎根生活、具有朝气和创造力的群众文艺队伍,成就了山西群众文化的繁荣。

       从“群星奖”历届获奖节目的题材内容看,基本做到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故事完整;从作品的立意主题看,健康向上、寓意深远且针砭有度;从艺术表现形式上讲,不乏具有浓郁地域特色、乡土气息,让人耳目一新的精品佳作。作品大多以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为原型进行再创作。群舞《我们城里的老师》,讲述了一位基层文化工作者无私奉献的故事。作品的原型是文化馆里的一位普通年轻辅导员,不辞辛劳,到大山深处,扎根文艺的不毛之地,为孩子们送去了文化的雨露,处处体现着人性的光芒和文化的魅力。《扫街》展现的是环卫工人惟精惟一、精雕细刻的工匠精神,展现的是环卫工人恪尽职守、持之以恒的社会价值。通过真实的环卫工人和演员的融合表演,把普通的大扫帚作为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了一幅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和谐画卷,亲切真实,弘扬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潞安大鼓起源于清朝,流行于上党地区,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山西省长治市主要的地方曲种,在北方曲种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潞安大鼓《好婆婆》就是借用这一传统的鼓书形式,创新发展,歌颂群众身边的道德模范。根据全国第一届孝老爱亲模范好婆婆黄代小的真实故事创编。黄代小16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全身瘫痪的儿媳,四处求医,不离不弃。平凡的故事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诠释了道德的力量。

       长子鼓书《常回家看看》,作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表现了儿女成人不忘本、真诚孝敬父母的主题, 唱词儿化音结尾,编排新颖独特,表演朴实生动,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钢板书《退钱》这一节目能够出炉,是山西省文化馆把“陵川县盲宣队”作为实践基地,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把指导活动带到基层,在盲宣队进行艺术指导,与学员们同吃同住,走入他们生活,走进他们的环境,感受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盲宣队亲身发生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了钢板书《退钱》。

       群众文化作为与人民最紧密相联系的形式,我们将以为广大群众提供展示平台,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和带动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和生产,更好的繁荣发展群众文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