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当前位置: 主页 > 公告 >

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廊道和文化旅游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保护规划》印发

山西省文化馆    2019-08-15    作者:山西省文化馆    浏览量:

发布会 | 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廊道和文化旅游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保护规划》印发

 

 

  

6月9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保护规划》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我谨代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欢迎各位参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保护规划》新闻发布会。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十四五”时期国家深入推进的重大文化工程。为此,中宣部牵头成立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山西省委宣传部牵头成立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并全面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经过多次调查论证评审,《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保护规划》于近日正式印发。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山西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赵曙光;

  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赵军龙。

 

  请他们介绍我省长城国家公园建设和《规划》的相关情况。

 

  首先,请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曙光介绍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保护总体情况。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山西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赵曙光: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感谢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山西文化和旅游业的关心、支持,感谢大家对我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的关注。下面,我介绍一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保护总体情况。
 
  2019年以来,在国家和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长城沿线各市、县和社会各界的有力推动下,我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是坚持组织推动、高位谋划。成立山西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暨办公室,成员单位横向涵盖20个省直厅局,纵向纳入4个重点市。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专家咨询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运行和保障制度,建立协调各方、高效运转的工作推进机制;第一时间对接国家规划,开展专题调研,摸清底数、掌握实情,高标准编制《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保护规划》,通过多次论证、多轮书面征求意见,确保体现国家意图、符合山西省情。
 
  二是坚持保护第一、项目带动。省级文物部门近两年累计审批18个涉长城文物保护项目,一批标志性点段得到保护性修缮。推动8个点段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遴选公布15个省级长城重要点段。印发《山西省长城重要点段保护方案》,推进全省文物安全数字化监管平台建设。700余名长城保护员纳入省财政保障体系,长城保护队伍不断壮大;精准谋划132个项目纳入省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库,9个项目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3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项目名单,近两年8个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立项,累计3.52亿元专项资金落地我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扎实推进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是坚持交通先行、文化引领。“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基本实现主线通车,内外长城沿线贯通,形成主线+支线+连接线的长城公路环线,旅游交通得到极大改善,得到国家文化公园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肯定。长城一号旅游公路“0Km”标志文化驿站投入使用,成为重要地标,旅游配套设施加速布局;实施“感悟长城精神”全媒体宣介活动,受到广泛好评。阳高杏花节、天镇李二口长城文化节、朔州塞上朔州长城旅游节持续举办,叫响一批节庆品牌。推出以《天下大同》《长城长》《铸城》为代表的一批精品文旅演艺,以《广武长城》为代表的专题片、主题图书,新时代长城故事深入人心,长城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
 
  2022年是我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面铺开的一年,任务十分繁重,今年我们要重点抓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政治站位,完善顶层设计,持续挖掘山西长城精神价值。实施长城沿线文旅资源普查计划,摸清资源底数、掌握开发利用现状,充实完善资源库、项目库、专家库。创作一批长城文艺作品,推出一批高质量丛书和课题研究成果,讲好山西长城故事。在省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编制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专项规划,长城资源重点市县、重点项目编制长城保护建设专项规划,加快构建涵盖省、市、重点县和重点项目的四级规划体系。
 
  二是加快项目建设,高质量布局建成一批标杆性带动性项目。到2023年建成雁门关—广武长城、得胜堡群—大同镇、偏关老牛湾—丫角山3个长城核心展示园等一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标杆项目。精心谋划开展重大节庆活动,持续推动举办李二口长城文化节、雁门关国际骑游大赛等节庆活动。通过报纸期刊、新媒体端等宣传推介长城文化公园。开展“长城文化专题展”,不断拓宽宣传渠道。提升配套设施,推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长城风景道体系、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标志体系建设,推进长城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三是深化文旅融合,创新性扶持培育一批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聚焦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文旅消费集聚区、旅游度假区、休闲街区。实施长城主题旅游景区优化提质工程,积极开发老牛湾、广武、得胜堡、李二口等长城旅游景区,优化提升雁门关、平型关、娘子关、固关等一批旅游景区,打造一批高等级长城主题旅游景区。实施长城主题文旅新业态培育计划,积极培育文化演艺、会展房车、温泉滑雪、康养体育、研学旅行等一批新业态产品。
 
  记者朋友们,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也是保护传承弘扬长城文化的创新之举。省文旅厅将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推进我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建设、高标准推进,用项目落地实施助力乡村振兴、美丽山西建设,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贡献山西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谢谢赵曙光副厅长的介绍。
  下面,请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赵军龙为大家介绍《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保护规划》编制情况及主要内容。
 

图片

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 赵军龙: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就《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保护规划》编制情况及主要内容作一介绍。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实现山西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实践。按照山西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规划编制作为首要任务和重要前提,紧跟国家总体形势和进度,紧密结合我省长城资源保护利用实际,有序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一是精心谋划,全面启动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编制高水平规划的标准,经过比选,聘请知名规划单位承担规划编制工作。以长城保护规划为上位规划;向有关市征集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编制工作的建议和重点项目,作为规划编制的参考;向有长城资源的市、县和重点旅游景区搜集全域旅游规划和重点景区旅游规划,作为规划编制的支撑材料,为编制高水平规划奠定了基础。二是深化调研,确保规划编制科学合理。先后多次组织专家、规划团队围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项目专题调研、实地考察,掌握一手资料,加强有效衔接,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是加强论证,充分吸收各方意见建议。先后组织召开省内外专家研讨会、领导小组规划专题论证会,多次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征求意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保护规划》顺利通过评审,领导小组于2022年5月20日正式印发实施。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保护规划》范围为山西省8市39县(市、区)长城遗存分布区,包括战国、东汉、北魏、东魏、北齐、隋、五代、明等历史时期修筑或使用的长城墙体及附属设施。规划期限分为三个阶段:重点建设期(2021—2023年),全面建设期(2024—2030年),总体提升期(2031—2035年)。《规划》主要包括:总体要求、空间格局、四大功能分区、五大工程和保障体系等章节。

 

  《规划》按照“核心点段支撑、线性廊道牵引、区域连片整合、形象整体展示”的原则,以山西明长城为主线,串联沿线各类长城文物和文化、自然生态资源点,营造差异化的特色主题,全面展示长城的文化景观和文化生态价值,形成“一带、三段、六区、多点”的总体空间格局。“一带”即一个核心形象带,以山西各历史时代遗存的长城为主体,从东向西、从北向南经大同、朔州、忻州、吕梁、阳泉、晋中、长治、晋城8个市39个县(市、区),总长1410062.33米,作为国家“万里长城”核心形象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段”即三个形象标识段,以现存最完整、景观价值最高的山西明长城为主体,结合山西长城分布特点,划分为明外长城段、明内长城段、太行边长城段三个形象标识段,突出长城(山西段)的自强不息、民族融合、边塞风情等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六区”即六个形象标识区,将山西长城中具有代表性、标志性意义的六个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富集区,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的形象标识区。即:雁门关—广武长城形象标识区、得胜堡—大同镇城形象标识区、老牛湾—丫角山形象标识区、娘子关—固关形象标识区、平型关形象标识区、杀虎口—右卫古城形象标识区。“多点”即多个形象标志点,将明长城防御体系中与长城重大历史事件存在直接关联,以及具有文化景观典型特征的重要镇城、路城、卫城和所城、堡城、关口作为形象标志点。

 

  《规划》主体功能分区包括1个管控保护区、39个主题展示区,20个文旅融合区、85个传统利用区。核心展示园由开放参观游览条件较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相对便利的国家级文物和文化资源及周边区域组成,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展示体系的核心。规划确立了雁门关—广武长城、得胜堡—大同镇城、老牛湾—丫角山、娘子关—固关、平型关、杀虎口—右卫古城等六大核心展示园。

 

  此外,《规划》还对长城保护和文化传承工程、长城文化研究发掘工程、环境配套提升工程、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工程、数字再现工程五大工程做了系统安排,提出了保障体系规划。谢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谢谢赵军龙处长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新华社记者: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廊道和文化旅游带。请问我省将重点从哪些方面发力实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工程?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山西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赵曙光:

 

  感谢记者的提问。规划从八个方面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一是建设三条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廊道。依托明外长城、明内长城、太行边长城3个形象标识段,结合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风景道),整合沿线生态景观、长城文物、非遗文化等资源,保持长城标识段文物完整性,完善服务设施,推进线性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开发文化体验、生态休闲、乡村度假系列旅游产品,积极开展遗产保护、生态修复、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工程,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重点打造外长城绿色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内长城红色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太行边长城遗产生态旅游廊道。
  
  二是打造一批标识性长城参观游览区。以主题展示区为核心,以历代长城中能集中体现长城精神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载体,以遗产展示、参观游览、文化体验为主要功能,打造一批能够展现长城文化精神、具有国家标识意义的参观游览区,实现对长城文化精神的创新传承。
  
  三是建设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示范区。由主题展示区向外延展,鼓励和引导长城沿线地区立足文化特色和区域功能定位,聚力打造一批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突出长城文化与地域历史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红色文化的有机融合,实现一体化开发、创新性利用。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康养度假、乡村旅游、研学旅游、夜间旅游、文化演艺等文旅业态,实现长城文化效益、生态效益、产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持续外溢。
 
  四是聚力打造长城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自驾旅游产品、长城文化研学旅行产品、商贸文化研学旅行产品、乡村民俗研学旅行产品。发展长城体育运动旅游产品。推动国家森林步道、登山健身步道、冰雪运动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做强大同环古城健步走、右玉生态国际马拉松赛、雁门关国际骑游大会、偏关速度滑冰马拉松赛、忻州挠羊赛、娘子关女子半程马拉松等体育赛事品牌,实现文化体育旅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和文化旅游产品升级。大力推进长城避暑康养旅游产品。开发一批长城艺术聚落、创意文化民宿、田园养老社区、山地休闲度假产品,打造以长城文化为主题、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品质康养度假地。打造集草原度假、体育旅游、研学旅游、民俗旅游、康养旅游、低空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避暑康养产品。探索推进长城户外探险等专项旅游产品。打造自驾徒步、探险寻奇、摄影采风等专项旅游产品,形成类型多元、层级丰富、系统全面的专项旅游产品体系。
 
  五是开发长城品牌文化创意旅游商品。引导文创企业将山西长城文化元素、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时尚元素有机结合,设计系列充分体现长城文化特色的纪念品、手工艺品、创意美食等旅游商品和纪念品。依托长城沿线非遗传承传习基地,打造“山西长城记忆”文化创意品牌,建立创意开发研究基地和创意产品生产基地。实施沿线各市县传统工艺美术振兴计划,“擦亮”木版年画、晋作家具、晋派剪纸、晋绣、皮影等门类老字号品牌,发扬光大雕塑、彩塑、泥塑、面塑四大塑造工艺,支持青铜、铁艺、铜器三大金属制作工艺创新发展。
 
  六是推出长城游览联程联运经典线路。串联和展示长城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建立跨区域长城游览联运经典线路。开发“万里长城山西段”中华文化展示线、长城抗战革命精神传承线、长城生态融合互动景观线、长城民俗文化交融体验线等4条文化旅游经典线路。
 
  七是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文化旅游企业。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组建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加强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战略合作,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推出一批有市场前景的文化旅游项目,培育一批优质文化旅游企业;鼓励沿线居民参与文化旅游开发经营,形成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小微文化旅游企业,开展乡村民宿经营、文化和旅游商品销售等;引导构建政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的众创空间,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大力支持开展“长城创客行动”,培育一批长城文化创意企业主体,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八是长城博览在山西品牌塑造和营销。构建以长城旅游经典线路为支撑,以产品品牌、服务品牌、节庆品牌、企业品牌为保障的长城文化旅游品牌体系;联合各级长城保护学会、沿线长城文化旅游企业等,组建长城文旅联盟,统筹推进长城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形象宣传和营销推广;搭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长城文化旅游营销服务平台,形成政府支持、部门协同、企业联手、媒体跟进、游客参与的“五位一体”宣传营销机制;制作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和宣传片,重点实施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频和微图等五微宣传,统筹开展长城文化旅游宣传推广。谢谢!
 
图片
 
图片

山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记者: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四大主体功能分区是《规划》的重点,也是《规划》的亮点。请问我省对四大主体功能区建设有哪些具体安排?

 

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 赵军龙:

 

感谢记者的提问。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四大主体功能分区为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规划》根据山西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的整体布局、禀赋差异及周边人居环境、自然条件、配套设施等情况,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就四类主体功能区作了以下具体安排。

 

  管控保护区对象主要包括山西长城的墙体以及与长城空间紧密联系的关、城、堡、寨、台、墩等建筑本体。长城文物单位保护范围按照《中国长城保护规划·山西省长城保护规划》(2020—2040)规定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执行。即山西省行政区划内的长城资源共计5029处,其中长城墙体835段,总长1410062.33米,关堡367座,单体建筑3800座,相关遗存27处。长城文物保护单位属世界文化遗产范围的长城点段,其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应与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区、缓冲区相衔接。新发现发掘文物遗存临时保护区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区根据山西省长城保护相关规定确定。

 

  主题展示区,明确包括三种形态。一是核心展示园,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选取,且参观游览条件较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相对便利,具备龙头牵引作用,对周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引擎作用和带动效应,是保护、传承利用协同推进的样板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重点规划6个核心展示园。二是集中展示带,以核心展示园为基点,串联代表性的长城点段,或是不在核心展示园内,但沿线至少可以串联2处以上具有代表性的长城遗址,汇集形成主题鲜明的文化旅游廊道,文物文化和旅游资源密集,具有典型的线性特征,具备整体保护利用和系统开发提升的条件,是国家文化公园展示体系的骨干。重点规划13个集中展示带。三是特色展示点,区位相对较为独立,布局较为分散,可满足分众化游览体验,距核心展示园与集中展示带距离较远但具有特殊文化意义和体验价值。重点规划20个特色展示点。

 

  文旅融合区,明确以主题展示区为基础,以利用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的外溢效应为重点,通过文化和旅游融合,延长产业链,扩展产业面,建立文旅深度融合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集聚区,充分释放文物和文化资源的价值,实现与其周边就近就便和可看可览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自然生态、现代文旅优质资源联动开发利用。规划包含长城+历史文化文旅融合区10个,长城+生态文旅融合区4个,长城+红色文化文旅融合区6个。共计20个。

 

  传统利用区,明长城沿线的镇城、路城、卫城、所城、堡城、关口。与长城防御相关联的、具有长城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等。在加强长城文化资源挖掘、协调遗产保护与村镇发展关系、控制引导村镇风貌与产业模式、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长城文化载体,合理保存传统文化生态,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特色生态产业,培育“长城社区”“长城人家”传承品牌。规划遴选范围包括镇城2处,路城、卫城和所城24处,堡城、关口97处,以及相关村落95个。谢谢!

 

图片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非常感谢省文化和旅游厅两位负责同志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 |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